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
6月15日,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(简称“图博会”)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。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00家展商参展,20余万种中外图书亮相。本届图博会以“深化文明交流互鉴”为主题,众多中国图书也从图博会的现场出发,“扬帆远航”。
打破“先出书、后输出”,实现中英文同步出版
【资料图】
6月16日上午,大象出版社与施普林格-自然集团签订“中国汉学研究史论丛书”中英文同步出版协议。丛书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,与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、《国际汉学》主编张西平领衔撰写,涉及对16个国家和地区汉学研究的总结,计划2025年同步推出中、英文版。
大象出版社与施普林格-自然集团签订“中国汉学研究史论丛书”中英文同步出版协议
大象出版社总编室兼版贸部主任李亚楠介绍,早在20世纪90年代,大象出版社就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启动“国际汉学研究书系”的出版,历经近30年,累计出版200余种汉学著作。为加速中国文化和当代汉学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,出版社此次打破先出书、后输出的传统“走出去”模式,采用中英文版同步出版,既是创新也是传承。
施普林格-自然集团中国区图书总监李琰表示,近十余年来,集团一直积极地与中国学者、作者、出版社进行选题和出版合作,为全球读者提供最优秀、最前沿的中华学术著作,“期待通过这些出版物,向世界读者展示中国智慧,阐释中国理论,总结中国实践”。
在活动现场,张西平说,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学术界对海外汉学(中国学)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,其中翻译域外汉学(中国学)的著作已达到8000余种,研究著作达3000余种。“这套书是系统总结40年来,中国学术界与世界各国汉学家相互学习、相互切磋的历史经验。丛书也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,说明它是在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中、在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中发展起来的。”
首次系统研究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
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《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》(四卷本),在图博会现场发布新书,并举办阿拉伯语版权输出签约仪式。这是中国学术界首次系统地研究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,是中阿跨文化研究填补空白之作。
《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》新书发布暨阿拉伯语版权输出签约仪式
该书共四册,古代卷和现当代卷各两册,由葛铁鹰、薛庆国这两位跨文化学者合作完成,系统地梳理研究阿拉伯各类文化题材中涉及中国的素材,包括史学文献、纪实作品、文学作品、名家书信、历史档案等。
中国学者对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的研究,也引起了阿拉伯学界的巨大兴趣。埃及知名汉学家哈赛宁在视频致辞中说,葛铁鹰和薛庆国所研究和翻译的作家和作品,在各大阿拉伯国家都是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。
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拉贝希表示,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,特别是近几年来,随着总体合作水平的不断提升、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,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谱写了中阿关系的新篇章。
多题材作品走向海外
来自热带雨林的长臂猿、三江源头的藏羚羊和野牦牛、东北山林的虎豹、竹海茂林里的大熊猫、武夷山林莽云海中的小鸟和小狗……一支浩浩荡荡的“动物大军”,出现在图博会的河南展区。“‘我的国家公园丛书’新书发布暨蒙语、印地语版权输出签约仪式”在此举办。
“我的国家公园丛书”
“我的国家公园丛书”共有5部,是第一套以中国国家公园为题材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。活动现场发布了《竹海寻踪》《云边的歌》《虎豹山林》三部新书,加上已经出版的《秘境回声》《河源清澈》,至此丛书全部出版完成。丛书将生态科普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,融入生动的文学故事中,用文学的力量帮助青少年树立尊重自然、热爱自然、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。
此前,丛书已成功实现多语种版权输出,其中,《秘境回声》输出英语、俄语、德语、法语、日语、阿拉伯语、意大利语、泰语等;《河源清澈》输出英语、俄语、泰语、阿拉伯语、尼泊尔语等。
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裁王庆表示,中国国家公园不仅是中国的国家宝藏,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家园。本次实现印地语和蒙语的版权输出,是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、讲好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的有益尝试。
记者注意到,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图书也成功输出到海外,比如,《“5·12”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》英文版(《Emergency Handling of the "5.12" Tangjiashan Barrier Lake》)首发式在湖北展区举行。
《“5·12”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》英文版(《Emergency Handling of the "5.12" Tangjiashan Barrier Lake》)
本书系统记录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方案的研究与实施过程,梳理成功的工程技术经验,总结提炼堰塞湖险情处置的先进理念。本书的第一作者杨启贵是近20年来我国高危堰塞湖现场抢险次数最多的技术专家,其提出的风险评估技术在100余座堰塞湖中应用。本书英文版出版后,因其内容的前瞻性、原创性和学术性,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好评。
让海外读者了解当代中国是作家的使命
6月15日,“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”海外版权推介座谈会在中国作家馆举行。该计划入选作品《白洋淀上》的作者关仁山来到现场,在他看来,让海外读者了解当代中国,是作家必须肩负的使命。
《白洋淀上》是以2017年至2022年白洋淀新区成立为大背景,以白洋淀渔民王永泰和他三个儿子王决心、杨义成和王德为核心展开的命运故事。这部书写新时代雄安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长篇小说采用全景式视角,这要求作家在写作时全面体验生活。
图博会现场
“一枝一叶都要考察清楚,才能写出新时代中国的巨变,以及新时代中国人的气质。”关仁山认为,在现实生活的巨变中,人是最重要的,“劳动人民的生活不断发展且富有生命力,值得每一位中国作家用心用情用力地书写,并积极地向全世界读者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”。
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刘洪涛,长期关注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,曾主编出版“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丛书”。刘洪涛告诉记者,传播到海外的中国当代文学,始终面临“异质性”问题的根本性挑战,这体现在文化、意识形态与世界文学体系等三方面。
“中国当代文学是一种文化力量,而文化是能改变观念和现实的巨大力量,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。”刘洪涛说,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是中国文化在异域空间的力量投射。“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”从中国走向世界,最终将成功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。(本文图片均由各出版社提供)
(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)
标签: